12/91/15,是一段特別的日子。中國醫藥大學假新落成的安康大樓舉辦「病態美學」展覽,這是一個病理切片的影像展覽,以前從來沒有過類似構想,相當新奇。以前讀基礎醫學時,病理一直是一門相當吸引我的學科,不來病態美學展,對不起自己!

IMG_0811.JPG

(↑病態美學展大門海報)

 

什麼是病理學(Pathology)?字面上來看,即是探討疾病(Patho)的科學(logos)。探討疾病成因(Etiology)、發生機轉(Pathogenesis)、形態學(Morphology)與其造成的功能改變或臨床表現(Functional derangements and clinical manisfestations)。病理學家藉由顯微鏡下的病態轉變與各種化學、分子生物技術進行疾病的診斷,並將之與臨床表現相聯結,給予臨床醫師確切的診斷。而這門學科,是奠基在龐大的解剖學、組織學、胚胎學、生理學、生化學等廣袤的基礎醫學知識上的。

 

IMG_0846.JPG

(↑病理醫師的辦公室,病理知識極為複雜,既深且廣,因此成堆的書是少不了的)

 

這天意外碰到Beta一家人和另一位學妹。遠從新店和新竹來看展。他們還沒三年級,尚未受到基礎醫學的摧殘,可以用單純的美學角度去看每個玻片。而已經被醫學知識荼毒過的我,偶爾還會為他們講解疾病的機轉和組織學特色。

 

IMG_0815.JPG

(↑展場第一幅大型展覽:結節性甲狀腺腫,我不由自主地向他們說起甲狀腺濾泡的結構與基本生理功能,還有甲狀腺腫的成因及顯微型態)

 

「你知道闌尾為什麼會留存在人體內嗎?」站在「急性闌尾炎」的切片前,Beta的爸爸問我。「演化是一個不適者淘汰的過程,急性闌尾炎發生時,若不手術有50%的死亡率。一個看起來沒什麼用的器官為何要持續存在人體內呢?」

我答不出來。念了那麼久的書,我還真沒認真想過這個問題。

 

「有些學者提出假設,在遠古時代,人類常因吃到不乾淨的東西而拉肚子,造成腸道內菌叢的失衡。闌尾可能是為了保存正常的腸道內菌叢而演化出的器官。拉肚子後,儲存在闌尾內的正常菌叢可以快速進入腸道繁殖,幫助宿主恢復原有的腸道健康。」Beta爸爸笑著說出答案。這是個十分合理的假設,但是為什麼仍停留在假設階段,我想是印證它的實驗不容易施行吧?

IMG_0825.JPG

(急性闌尾炎,是我們病理實驗的第一個標本。腸道充滿壞死組織,腸壁被大量發炎細胞浸潤,染色下呈深紫色,驚心動魄。)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場展覽雖是展出病理玻片,但解說中並沒有任何關於病理形態學的描述。策展團隊使用優美的文字,以藝術眼光去看待每一片玻片。

舉「肝臟脂肪變性(Hepatic steatosis)」為例,我看到的是「滿滿的脂肪細胞,僅畫面邊緣有一點肝細胞所的形狀,若這不是病理玻片,恐怕眼中只有脂肪而沒有其他東西了」。解說卻寫著「圓潤而密集散布的白色空洞大小有些許差異,在畫面裡呈現出活潑而大膽的現代氣息」。

 

其他具有醫學背景的參觀人,也應該會在每幅畫前,遭遇這種理性與感性的碰撞。醫護人員必須以邏輯與知識來解決呈現在我們每日工作中的各種難題。藝術家卻會從生活中的大小事物,發掘出靈感與創作的點點滴滴。

IMG_0822.JPG

(肝臟脂肪變性,即脂肪肝。依成因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細胞受傷產生脂肪堆積時,就會變成如圖中的樣貌,喪失正常的解毒功能)

 

十一點左右,策展的同學來到現場。原來Beta認識他們,策展人一邊導覽,Beta的姊姊一邊用專業的收音與錄影設備採訪。聽策展人分享整場展覽的構思到展出,是個滿特別的經驗。這場展覽原本是正在被病理實驗轟炸的四年級同學,將較於平易近人的藝術連結記憶病理特色時的突發靈感,獲得老師與校方的大力支持得以成形。

工作團隊以安藤忠雄設計教堂的概念來編排展覽品,讓整個會場充滿崇敬而神聖的感覺。而負責經營粉絲專頁的同學則會蒐集重要的新聞,將時事與病理展覽結合起來,令人佩服中國醫醫學生的創意與想像力。

 

IMG_0842.JPG

(↑展場編排,讓參觀者可以一次看到所有作品,說明文字擺在背後,讓觀眾自己先體會玻片帶來的美感,而不是急著看解說)

IMG_0844.JPG

(↑策展團隊和我們分享展覽籌備的心路歷程)

 

病態美學展成功地用藝術的眼光切入艱深的醫學知識,使之容易親近。短短數周內吸引數千人次到訪,策展人說,這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而在充滿理性的病理學問中加入感性的元素,也成功引起不少觀眾的共鳴。對病理醫師而言,每個玻片是一個診斷,一篇報告,一項工作。然而,每個玻片也代表一個活生生、正在受疾病所苦的人,代表一個被疾病打亂生活步調的家庭,代表苦難躁動的心。醫學終究要回歸「人」生病時的心境與感受,這是老師們每次課堂的耳提面命,也是我們未來行醫路上必須謹記之事。

 

其他展覽照片

IMG_0835.JPG

(↑病理玻片的處理過程,許多流程都已機械化)

IMG_0818.JPG

(↑動脈粥狀硬化,散落的冰針結構插在肌肉層之間,這是典型的粥狀硬化型態,動脈彈性幾乎喪失,暗示這個病人可能會突然不告眾人而去…)

IMG_0829.JPG

(↑胃潰瘍,胃黏膜遭破壞,大量發炎細胞攻佔。病人總是在想吃東西時產生不舒服的悶痛感)

IMG_0830.JPG

(↑乳房黏液性癌,奇形怪狀的扭曲圖騰詭異且不友善,然而,這些癌細胞分泌出的黏液會限制癌細胞向外擴散的空間,較其他類型的乳癌預後佳)

 

病態美學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athologyexpo/

雖然展覽已經結束,但粉專裡許多未展出的玻片和匠心獨具的創意描述,仍很值得一遊。

arrow
arrow

    Vic & Vi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